打印

[动作] 三毛流浪记

0

三毛流浪记



导 演:赵明 严恭
主 演:王龙基
上 映:1949年
地 区:中国
对 白:普通话
颜 色:彩色
声 音:Dolby Digital AC3
时 长:70分钟
类 型:喜剧
字 幕:外挂中文字幕
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根据张乐平漫画改编,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LJ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获奖情况:
 1983年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30-80年代中国电影展”评委奖
幕后: 
  1948年10月17日,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开始拍摄儿童片《三毛流浪记》。这是一部描写流浪儿的杰作,是阳翰笙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连续性漫画《三毛》改编的,由赵明、严恭指导。影片最大的成就是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中,通过三毛为了求生存,倍受黑暗社会对他的歧视、凌辱、愚弄和摧残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刻化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流浪儿的艺术典型,他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纯朴的稚气、鲜明的情感、乐天的性格、反抗的精神。令人同情的同时更让人喜爱。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是儿童故事片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范例,年仅8岁的王龙基饰演三毛的精彩表演标志着中国儿童在演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三毛流浪记》由于展示了鲜明的历史风貌、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不仅在本国备受赞颂,盛演不衰。
  1981年,第35届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日”上映该片,接着在巴黎六家影院连映两月,誉满全城,好评如潮。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20世纪30——80年代中国电影展”中,该片荣获评委会大奖。1947年推出了《三毛流浪记》的漫画,这与电影拍摄是同步的,并不是漫画完成后很长时间才把它改编成电影,而是同步进行的,鲜为人知的是电影剧本的改编是由多人接力完成的。当时阳翰笙完成了第一稿,第二稿是由陈白尘完成的,最后定稿由李天济完成的,经过了三期修改才终于将漫画原来的正剧改为了最后呈现出来的喜剧。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争名夺利的很少,大家团结协作,只是为了心中共同坚持的关于电影的理念,因此后来陈白尘和李天济都没有在编剧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在中国电影一百年的历史中,应该说《三毛流浪记》还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纪录,那就是中国电影史上惟一一次众星捧月的盛况,三毛只是一个小孩,却召集来上海几乎所有的电影明星,赵丹、黄宗英、朱琳等明星都来帮忙跑龙套。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的父亲,中国早期的电影配乐大师——王云阶也倾情加盟,他不仅给电影作曲,还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钢琴师。因为影片有很鲜明的反蒋倾向,在拍摄的过程中主创人员就多次收到恐吓信,国民党当局扬言要毁了这部影片,昆仑影业公司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不得已的局面下只好把拷贝隐藏了起来。20世纪40年代流传至今的经典影片基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贴近生活,现实感异常强烈。
  这些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影片中的人物,他们的呼吸、语言和动作,甚至远比今天的银幕上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英雄要亲近得多。乱世求家常,和平唤英雄,这大抵是艺术作品感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最直接的规律,一些最表面的现象之下,往往蕴藏着不可逆转的命运的玄机。1949年,上海解放了,夏衍建议把这部影片拿出来,补拍了一个欢庆解放的场面作为影片结尾,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影片就红遍了全国,大家被三毛这个流浪小孩的故事迷住了。1958年和1980年,全国两次重新印刷拷贝发行。由于三毛这个流浪儿的形象太过于经典,于是不同时期的艺术工作者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他。
影评: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三根毛发的奇异造型保留了漫画风格,从而创造了假定情境,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效果。三毛虽然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定所,买报不成,推车无俸,只能流浪街头,但三毛不想学偷窃,不愿成宠物的倔强,和他乐观诙谐顽皮滑稽的性格,却赢得了人们的加倍喜爱和珍惜。影片的风格并非一味的凄苦,而是保持了讽刺和幽默的漫画特色。三毛和他的流浪伙伴在"四四儿童节"的遭遇堪称其中点睛之笔。小演员王龙基活灵活现的表演,值得赞赏。
关于漫画家张乐平:
  作者张乐平是位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漫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张乐平和他的三毛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1910年11月10日,张乐平出生在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一个世代耕读之家。1924年,张乐平因家境贫因,离开“张家门”去上海做学徒。18岁时,在亲戚的资助下进入学校,接受过一段时期正规的美术教育。1937年抗战爆发,张乐平投身到抗日救国行列,创作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漫画。
  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三毛形象的魅力在于其纯中国式顽童的名字,以及与这名字惊人契合的漫画式儿童形象,光光的大脑勺上插着三根短毛,或趴,或蜷,或翘,这还不够,还得配一个圆鼻头,方才传神。三毛奇特的造型和有趣的画面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的20多家报刊画报先后刊登了二百多幅三毛漫画作品,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三毛在当时就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漫画明星。
关于漫画明星“三毛”:
  还记得童年里那个瘦骨嶙峋、孤苦伶仃,然而却善良并富于正义感的三毛;重读《三毛》,依然有泪有笑,四四方方的图画中有社会的冷酷无情,也有着人性光明面的温暖、同情和爱。今天的孩子,幸福且快乐,希望也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同情与爱的种子,藉此得到些有益的启示。
  “三毛”,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漫画儿童形象,于1935年诞生于中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之笔。《三毛流浪记》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上连载。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诈欺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培养着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冬日暖阳 金币 +18 不管你是否接受 红包敬上! 2008-10-3 06:57

TOP

0
三毛的電影和漫畫我都收藏,非骨珍貴,謝謝樓主 ,

TOP

0
三毛的電影和漫畫我都收藏,非骨珍貴,謝謝樓主 ,  很好 我喜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d-nan 金币 -10 复制回复--老会员了,请自重! 2008-10-5 06:36

TOP

0
经典的片子,现在好象没有了,等哈下载看看在重温看看~!!!

TOP

0
的确,非常的经典,让我们可以在回到爷爷那辈人的真是生活。人家都说再往上数三代。我们大家都是穷要饭的。

TOP

0
我喜欢,我要好好学习天天想上啊。看黑白电影是天下的第一快事。。。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1 08:26